內容來自YA何謂信貸房貸信貸房屋借款貸款全省皆可處理HOO新聞
淺談馬習會爭議 平鎮農地貸款
文/ 陳緯僑(喀報記者)
我國總統馬英九,於二○一五年十一月七日,在新加坡香格里拉酒店會晤中華人民共和國總書記習近平。這場被媒體稱作「馬習會」的會議,是國共兩黨在海峽分治六十六年後,首次雙方最高領導人會面,具有重大意義。然而,馬習會的召開引發許多爭議,也將對二○一六年年初的選舉產生重大影響。
馬習相會歷史時刻
馬習兩人在新加坡正式會面後,先是相互握手致意,各自發表簡短演說,接著進行約一小時的閉門會議。根據行政院大陸委員會(簡稱陸委會)的說法,以及會後所發表的逐字稿來看,馬英九在會議中提出了五點訴求,包括承認九二共識、降低敵對狀態、擴大交流、建立熱線等主題;而習近平也提出四點意見,主要是加深兩岸政治基礎、促進交流與和平發展,這些意見大致與馬英九所提出的訴求不謀而合,然而中國方面未公布逐字稿,因此未能全面掌握習近平的說詞內容。
馬習會的意義
這是一場首次台灣、中國政府最高領導人的會面,開啟了兩岸關係的新局面,具歷史與象徵意義。長期鼓吹兩岸統一的文史工作者武之璋,於馬習會結束當晚,號召許多人前往桃園機場為馬英九接機。武之璋表示,這次馬習為兩岸帶來非常良性的影響,武之璋說:「我們當然很開心啊。第一,兩岸走向更進一步的和解進程;第二,馬習會中,大陸在很多方面做了很大的讓步,如稱呼、議程安排,完全顧及台灣尊嚴,這是兩岸關係很大的進步。」另外,洪秀柱後援會志工許成宗先生表示,這次馬習會的展開,是自一九四九年以後,所建立的新兩岸交流架構,為兩岸開創契機。
爭議不間斷反彈聲浪大
然而,這次馬習會帶有許多爭議,引起大量輿論抨擊,也引發多場遊行抗議。
首先,馬英九在二○一一年爭取連任之際,曾公開向大眾表示:「(當選後)我絕對不會,在我未來的四年當中,跟大陸的領導人去見面。」然而,馬習會的展開,違反了馬英九當初的競選承諾,讓總統的誠信受人們質疑。
此外,「馬習會」的消息在僅距會議四天前,才被媒體獨家披露。如此重大的政治事件,政府事前未經過行政院會議決,也未向立法院會報告,而直接與他國元首相約重要會議,有違法失職的疑慮。社會民主黨立委候選人苗博雅認為,馬英九的作為嚴重違反了民主的原則,更反映出我國憲政危機。苗博雅表示:「從憲政的角度上來看,這暴露出在我們憲政體制之下,任何一個總統,不管他的立場是『急統』或是『急獨』,甚至在總統任期的最後一天,在完全沒有任何民意基礎的狀況下,他還是可以恣意妄為,沒有任何力量去監督。」苗博雅更呼籲國會,應窮盡一切憲政作為,以清楚地讓國際社會知道,台灣民間其實對馬習會有強大的反對聲浪。
一個中國「各自表述」?
除了總統府方在安排馬習會過程中,有迴避國會監督,罔顧民意的疑慮外,馬英九在馬習會上的言論、會議進行等方面,也遭受批判聲浪。
在公開致詞中,馬英九對於「九二共識」的主張,僅提及「一個中國」,卻未說出「各自表述」這項重要的主權性原則,如此不但有自我矮化國家主權的疑慮,也容易讓國際社會誤認為「台灣屬於中國的一部分」。社運團體「島國前進」發起人林飛帆提出質疑:「他(馬英九)大動作地跟習近平確認、承認了『一個中國』的原則,是不是代表在未來,台灣在跟其他國家談判或對話的前提,都是在『一個中國』的情況底下,而沒有任何的對外主權?這樣將對台灣在未來的外交上造成怎樣的困境?」林飛帆更指出,馬英九在未經過人民授權、未具正當性的狀況下,以中華民國總統身分向習近平承認一個中國原則,人民將有權拒絕承認其正當性。
對此,馬英九向媒體表示,在閉門會議中,他曾在習近平面前提到「一中各表」、「中華民國憲法」等字詞,因此並沒有矮化主權。然而,在馬習會後的中國官方記者會中,國台辦主任張志軍對媒體轉述習近平的說法時,仍然只提「一個中國原則」,更談到「兩岸同屬一個國家」,對於「各自表述」的相關概念隻字未提。
另外,馬習會以閉門會議的方式進行,未公開透明,遭外界質疑「黑箱作業」。對此,陸委會於十一月九日上午,對外公布馬英九閉門會議談話全文,期望能消除外界疑慮。然而,習近平的談話內容在中國官方未公開的情況下,人們無法得知會議全貌,也讓這次馬習會的「黑箱」陰影持續壟罩。
馬習會後選戰風雲
二○一六年一月十六日,將是我國總統與立法委員選舉,馬英九在距大選僅八十天的敏感時刻與習近平會面,將影響人們的投票選擇。馬習會是國民黨在兩岸政策上的「成就」,有助於拉攏統一意識型態、以及支持深化兩岸交流的選民選票,但卻也造成「拒統」意識形態者的反感,很可能加速選票流向如民進黨、台聯、時代力量等拒統意識立場的政黨。
馬習會牽涉國內「統獨爭議」,促使國民兩黨的意識形態成為選舉時的考量重點;此外,馬習會使兩岸議題浮上檯面,國民兩黨的兩岸政策更加受到重視,如何提出更合適、更確切的兩岸政策,成為兩黨的重要角力。
功過爭議人民做主
馬習會的展開,是兩岸和平的重要里程碑,象徵兩岸關係邁向新局。武之璋說:「這對兩岸的關係來講是跨了一大步,這個非常好,希望在這基礎之上,兩岸關係更進一步發展,甚至談論到政治問題。」
然而,馬習會也帶來眾多爭議,甚至造成負面效果。不僅總統未向國會報告,未經國會同意而逕自與中國元首進行會議,是否是對台灣民主的重大傷害?而更大的衝擊是,馬習會限縮了台灣主權與兩岸策略的靈活度,中央研究院臺灣史研究所副研究員林文凱說:「馬習會將九二共識的框架套在未來新任總統上,使台灣很難逃脫這個框架,這確實會對未來的總統,在處理兩岸關係上,限縮了某種程度的自由度。」因此,馬習會將對台灣的政治與外交方面,可能會帶來不小的困境。
二○一六年初的總統與立委選舉已進入倒數階段,馬習會的相關話題也將持續延燒。這場會面對台灣而言,不論是助益或傷害,民主的台灣終究由人民作主,人們的對於馬習會的看法將轉化為手中的選票,在投票日那天,對政府作出真切直接的回應,為台灣作出實質意義的抉擇。
本文獲得喀報授權,原文出處:淺談馬習會爭議
新聞來源https://tw.news.yahoo.com/淺談馬習會爭議-055603681.html